会计计量属性用于描述和确定会计要素(如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费用)的金额基础。以下是五个主要会计计量属性的区别:
历史成本
定义:历史成本是指取得或制造某项财产物资时所实际支付的现金或其他等价物。
应用:主要用于初始计量,并且在大多数情况下用于后续计量。历史成本是会计计量的基础,因为其可靠性和精确性较高。
重置成本
定义:重置成本是指按照当前市场条件,重新取得同样一项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金额。
应用:主要用于盘盈的资产或资产评估。在会计中,重置成本一般不用于基础计量,但评估师在评估资产时会使用重置成本法。
可变现净值
定义: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预计售价减去进一步加工成本和销售所必需的预计税金、费用后的净值。
应用:主要用于存货的计价,特别是在准备处置的情况下。如果可变现净值低于账面价值,可能需要计提减值准备。
现值
定义:现值是指对未来现金流量以恰当的折现率进行折现后的价值,考虑了货币的时间价值因素。
应用:主要用于计算长期负债和投资的现值,以及评估资产的未来收益能力。
公允价值
定义: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
应用:同时用于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主要用于金融资产、金融负债和投资性房地产等项目的计量,以及财务报表日后的调整。
建议
在会计实务中,企业一般采用历史成本作为计量基础,但在特定情况下,如市场条件变化或存在更可靠的计量信息时,可能会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或公允价值进行计量。了解这些计量属性的区别和应用场景,有助于更准确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