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会计中存货的计算涉及多个方面,包括存货的组成、成本计算、期末计量以及相关的会计处理。以下是详细说明:
存货的组成
原材料: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原料及主要材料、辅助材料、燃料、修理用备件、包装材料、外购半成品等。
库存商品:已完成生产过程并准备出售的商品。
委托加工物资:企业委托其他单位加工的材料或商品。
周转材料: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循环使用的材料,如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
材料采购:已购买但尚未入库的材料。
在途物资:已发出但尚未到达的材料或商品。
发出商品:已发出但尚未确认销售或尚未办理入库手续的商品。
材料成本差异: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之间的差异,借方为加,贷方为减。
存货跌价准备:因市场变化或其他原因导致的存货价值减少。
存货的计价方法
先进先出法(FIFO):假设先购入的商品先发出,因此发出存货成本按最早购入商品的成本计算。
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将本期购入的全部存货成本加上期初的存货成本,除以本期购入和期初存货的总数量,得出加权平均成本。
移动加权平均法:每次购入新的存货时,重新计算存货的平均成本。
个别计价法:对每一种存货分别计算其成本。
存货的账务处理
进货时:借:原材料、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贷:银行存款。
材料入库:借:生产成本,贷:原材料;借:库存商品,贷:生产成本。
销售时:借:银行存款(库存现金),贷:主营业务收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结转:借:主营业务成本,贷:库存商品。
结转损益:借:本年利润,贷:主营业务成本。
存货的期末计量
存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包括采购成本、加工成本和其他成本。
存货的采购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
存货的加工成本包括直接人工以及按照一定方法分配的制造费用。
存货的期末金额是期末存货数量乘以期末存货价格,需考虑存货跌价准备。
存货损失的会计分录
存货盘盈:按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贷记“管理费用”科目。
存货盘亏:按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根据造成存货盘亏或毁损的原因,分别按以下情况进行处理:属于计量收发差错和管理不善等原因造成的存货短缺,应先扣除残料价值、可以收回的保险赔偿和过失人赔偿,将净损失计入管理费用;属于自然灾害等非常原因造成的存货毁损,应先扣除处置收入(如残料价值)、可以收回的保险赔偿和过失人赔偿,将净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
综上所述,工业会计中存货的计算涉及多个会计科目和计价方法,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计价方法,并在账务处理中准确核算存货的成本和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