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导师考研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确定目标与策略
一志愿复试:提前联系心仪导师,争取研究生名额。如果导师是面试官,可能会获得“印象分”。
未进入一志愿复试但过线:联系可调剂院校的导师,寻求调剂机会。
联系方式选择
邮件联系:初次联系建议采用邮件,显得正式且有时间思考。
电话联系:如果选择电话,要提前准备,语气礼貌,问题简洁明了。
微信、QQ:尽量避免,因为导师年龄较大,可能不熟悉这些新软件。
上门拜访:最好征得导师同意,提前准备好,突显礼貌。
邮件内容
格式与用语:邮件格式要正确,用语准确,显示文化素养。
内容结构:邮件内容要有逻辑性,反复打草稿,确保内容清晰。
自我介绍:包括姓名、成绩、院校、荣誉等,展现个人优秀表现。
表达兴趣与规划:表达对导师研究方向的兴趣,个人研究生生涯规划。
科研与就业:如果有相关经验或计划,可以提及,增加导师好感。
频率与礼貌
不要过于频繁:导师很忙,联系要适度,确保每次联系都有价值。
态度进退有度:根据导师的回复调整策略,既不过于谦卑也不过分自信。
了解导师
研究方向:提前了解导师的研究方向,避免盲目联系。
性格与人品:通过学长学姐或网络了解导师的性格和人品,选择合适的导师。
其他注意事项
时间选择:选择合适的时间联系导师,避免打扰其工作和休息。
见面准备:如果见导师,要做好充分准备,包括穿着、谈吐、态度等。
通过以上几点,可以有效地联系导师,增加考研成功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