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学校好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地理位置和环境:
可以称赞学校的地理位置、环境和设施,比如教学楼的现代化、宽敞的校园和良好的交通便利等。这些因素不仅影响学习体验,也会给招生官留下良好的印象。
教学品质和师资力量:
夸大学校的教学品质和师资力量,如师资力量的强大、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国际化课程的开展等。这些因素能够体现学校的整体教育水平,有助于提升学校的吸引力。
学校声誉和校园文化:
推荐学校的良好声誉和校园文化,如注重社会责任、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各类活动的开展等。这些因素能够展示学校的综合实力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加报考的吸引力。
招生名额:
选择对外招生名额多的院校,因为招生名额越多,你付出相应的努力,肯定考上的机会越大。
保研率:
保研率低的学校,有限的招生名额被保研的同学占用的少,比如同样是招生10人,保研率10%,对外招生9人,保研率80%的话,只对外招收2人。这样的学校相对好考。
地域竞争力:
选择地域竞争力小的学校,有些学校很不错,专业能力也很硬,但是由于地处偏远,很多人不愿意去,所以也相对好考。
非热门专业:
报考学校的非热门专业,比如文科院校的理工专业,理工院校的文科专业。这些专业的竞争相对较小,更容易考取。
专业课书目:
相对好考的学校专业课参考书目一般都比较少,基本五本以下,易于复习和划分重点。而那些难考的学校,专业课书目大都比较多,知识点多,重点不好把握。
招生人数:
查看报考专业的计划招生人数,一般来说为了保险起见还是报招生人数较多的专业。因为一些名校的热门专业推免生占很大一部分,所以在报名时一定要查一查今年甚至往前三年的招生人数计划和具体的招生人数。
报考人数:
参考每年的报考人数从而判断出自己的竞争对手有多少,再估计一下自身的实力,从而选择是否报考这所学校。有些高校并不公布报名数据,可以向学长学姐寻求帮助。
实际录取人数:
通过实际录取人数可以得知这个专业去年到底录取多少人,再结合去年专业目录公布的招生名额,可以判断出该专业去年的招生录取情况。有些高校个别专业实际录取人数多于招生人数,所以要分析下目标院校有没有扩招的传统。
报录比:
报录比直接反映出某专业的火爆程度。报录比低的专业,说明竞争相对较小,更容易考取。
综合以上几点,你可以更有针对性地选择学校,并在申请材料中展现出对学校的热爱和认可,同时突出自己的优势与学校的需求相匹配,展示自己在学术、领导力、社会实践等方面的突出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