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传考研搭建框架的方法如下:
确定结构
选择流派或研究领域:可以根据传播学的流派(如经验学派、批判学派、媒介环境学派)或研究领域(如新闻理论、媒介研究、受众分析)来划分大框架。
细分梳理:在每个大框架内,进一步细分各个学派或研究主题,形成清晰的子框架。
区分重点
使用标注方法:通过不同颜色、字体或标记来突出框架中的重点内容,便于复习时重点关注。
基于教材或知识分类
利用教材三级标题:根据教材的结构,建立章节框架图,明确每个知识点在知识体系中的位置。
建立个人知识分类标准:如果教材内容逻辑不清晰,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运用平行逻辑或递进逻辑建立知识分类标准,简化梳理过程。
从微观到宏观
微观框架:从教科书目录和讲解小标题中提取知识点,形成同一话题下所有可能的知识点的连枝带叶的结构。
宏观框架:在微观框架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形成整本书的大框架,帮助理解整本书的知识点体系。
“全而不细”原则
全面覆盖:将书中的每一章、每一节、每一个理论都罗列进框架中,不遗漏任何内容。
核心定义:在框架中只列出理论的核心定义和内容,不进行过多的拓展,避免陷入细节。
经典框架
5W式框架:包括传播者、媒介、受众、信息、效果五个板块,适用于原因、建议类题型。
新闻生产流程式框架:从信息采集、编辑、呈现、分发与反馈几个维度对题目进行分析与拆解,适用于媒介融合转型、传播技术应用等题目。
针对具体题目
国际传播框架:如国家战略、理论研究、话语体系、人才培养等,适用于论述如何提高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和水平等题目。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搭建起一个系统、清晰、易于复习的新传考研框架,有助于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提高答题能力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