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机构可能存在以下套路:
夸大宣传
考研机构会吹嘘自己的教学成果,声称考上名校的学生比例高,但实际上可能存在虚假情况。
虚假承诺
为了吸引学员,考研机构会承诺一些不可能实现的服务,如承诺学员考上研究生,但实际上根本无法兑现承诺。
收费陷阱
考研机构以低学费吸引学员,然后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以各种名目收费,如资料费、补课费、考试费等。
师资力量差
考研机构的师资力量可能很差,很多所谓的“名师”只是挂名而已,并不会亲自上课。
虚假宣传合作
一些机构会声称与某些院校有合作,只要报他们的班,笔试过了某个分数线就能直接录取,但实际上这种合作可能并不存在。
退费问题
机构在收费前承诺退费的条款,但等到学员真正需要退费时,机构会以各种理由推脱,如要求学员达到一定的出勤率和完成课时等。
课程质量参差不齐
有些机构提供的课程质量不高,甚至有些课程可能只是录播,缺乏互动和针对性。
捆绑销售
一些机构会将名师和其他不知名老师捆绑在一起授课,学员可能只能听到名师的部分课程,而其他课程则由水平参差不齐的老师授课。
课程升级和额外收费
学员在购买课程后,可能会被机构推销其他课程或升级服务,导致额外收费。
不保护一志愿
有些院校在复试中不保护一志愿考生,而是让一志愿考生和调剂生一起参加复试,统一按照分数排名录取,部分学校还会优先录取高分调剂生。
歧视双非考生
有些院校在复试中会歧视非“双一流”高校的考生,导致这些考生在复试中容易被刷。
复试刷人比例过高
有些院校的复试比例过高,超过1.5:1,导致考生落选的机会增大。
交钱保证录取
有些骗子声称认识研招办老师,只要交钱就可以从中运作“破格录取”,或以“不交钱就不录取”威逼利诱考生。
花钱改分数
有些考生会收到声称可以花钱改分数的短信,这是一种骗局。
为了避免被这些套路所害,建议考生在选择考研机构时,一定要进行充分的调查和对比,了解机构的口碑和师资情况,谨慎选择。同时,在交费前一定要仔细阅读合同条款,确保自己的权益得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