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中关于电影史的部分,通常会在以下方面进行考察:
中国电影史
起步时期(1905年-1923年):考察中国电影历史的起源和早期发展,包括《定军山》等代表影片。
探索时期(1923年-1927年):关注电影艺术的自觉和企业自觉,以及电影质量的重要性。
商业竞争时期(1928年-1932年):分析明星、联华、天一三足鼎立的格局,以及古装片与武侠片等类型片的发展。
变革时期(1932年-1937年):探讨左翼电影运动、电影公司变化、电影理论与批评的发展。
非常时期(1937年-1945年):研究战争背景下的电影发展。
世界电影史
涉及多个国家的电影发展,需要记忆背诵知识点,并理解各国电影史的发展脉络。
电影理论与批评
探讨电影理论的基本概念和流派,如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影戏观等。
电影产业与新媒体研究
分析电影产业的发展趋势,以及新媒体对电影产业的影响。
专业综合课
可能包括电影史、电视剧创作、纪录片制作、视听语言、剪辑艺术、导演理论与实践等。
真题内容
包括名词解释、简述题等题型,考察对电影史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
发展趋势
近年来,考研对电影史的考察更加注重对电影史发展脉络的深入理解和重要作品的深入剖析。
为了备考,考生应系统学习中国电影史,掌握各个时期的特点、重要理论、人物、公司及代表作品,并关注电影理论与批评的最新发展。同时,考生应关注真题,了解考试题型和考察重点,进行针对性的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