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扬凯好好学习!

会计递延资产怎么算

正文概述 金额   2025-02-24 04:28:19  

会计递延资产是指企业因已经支付但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分别负担的分摊期限在1年以上(不含1年)的各项费用,包括低值易耗品摊销、一次性支出、预付租入固定资产的租金等。递延资产的计算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识别符合条件的支出

包括长期待摊费用、开办费、租入固定资产改良支出等。

计算摊销金额

将这些支出按照预计的受益期限分期摊销。

摊销金额计算公式为:每年摊销金额 = 支出金额 / 预计使用年限。

累计摊销金额

将所有已摊销的金额累计起来,得到递延资产的账面价值。

示例

假设某企业发生了一项递延资产支出10,000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

识别支出

该支出属于长期待摊费用。

计算摊销金额

每年摊销金额 = 10,000元 / 5年 = 2,000元。

累计摊销金额

5年累计摊销后,递延资产的账面价值为10,000元(即原始支出金额)。

其他计算方法

除了平均年限法,还可以根据具体业务情况采用其他方法,如工作量法。具体方法的选择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会计政策来确定。

递延所得税资产

递延所得税资产是指企业因时间性差异和暂时性差异导致的未来期间应纳税所得额减少而确认的资产。其计算公式为:

会计递延资产怎么算

递延所得税资产 =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 企业所得税税率。

其中,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 资产的计税基础 - 资产的账面价值。

总结

递延资产的计算主要涉及识别符合条件的支出、计算摊销金额和累计摊销金额。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计算则需要考虑时间性差异和暂时性差异,并依据企业所得税税率进行计算。企业在进行递延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核算时,应遵循相关会计准则和税法规定,确保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税务合规性。

扬凯好好学习,一个优质的学习科普平台!
扬凯好好学习 » 会计递延资产怎么算
  • 1会员总数(位)
  • 192800本年发布(个)
  • 23671本月发布(个)
  • 284 今日发布(个)
  • 稳定运行(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