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在考研中的考察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三章的内容,在历年真题中几乎年年都要考查,是考生需要重点复习的章节。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辛亥革命的主要事件和人物
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并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为革命纲领。
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同盟会以《民报》为机关报,这是近代中国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指导思想。
辛亥革命的历史评价
辛亥革命虽然未能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但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打开了中国进步闸门,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
辛亥革命与民国建立
武昌起义是辛亥革命的起点,标志着封建帝制的覆灭。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定1912年为民国元年,并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废除了两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确认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建议考生在复习辛亥革命这一考点时,不仅要掌握基本的历史事实,还要深入理解其历史意义和对后世的影响,同时要注意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进行对比分析,以全面把握这一重要历史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