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判断考研是否压分,可以参考以下几种方法:
分析历年复试名单
查看目标院校的官网是否公示了考研复试名单。如果一志愿考生的分数普遍很低,或者专业课成绩普遍低,没有高分突围的考生,那么可能存在压分现象。
分析拟录取名单
查看拟录取名单中的考生准考证号码开头5位数(考号5位数代表第一志愿院校)。如果五花八门,意味着第一志愿都不是这个学校,基本都是调剂占大多数,并且调剂考生的分数很高,那么可能存在压分现象。
对比拟录取名单中一志愿和调剂上岸的人数。如果调剂录取的考生特别多,就需要特别注意是否有压分现象。
对比院校近年复试线
一般来讲,每年的复试线都会保持在一个相似水平。如果有哪年复试线突然大幅度降低,那可能是因为试卷变难、压分和报考人数激增等原因。
查看调剂录取占比情况
通过查看最终的拟录取名单,观察考生编号是否一致。如果代码不统一,可能是因为一志愿确实没招满,也可能是故意淘汰一志愿,捡漏高分调剂生。
查看专业课成绩
查看一志愿拟录取名单和调剂拟录取名单,对比专业课成绩。如果一志愿拟录取名单中的专业课成绩普遍偏低,可能存在压分现象。
分析招生名额和复试比例
查看报考院校的招生名额和复试比例。如果招生名额年年缩减,推免名额反而上升,这样的学校可能是更喜欢保研,出身好的学生的,那出身一般的学生报考就可能会被歧视。
复试比例越高,报考难度越大。如果复试比例超过1:1.5,甚至达到1:3,这么高的淘汰率,学校可能想择优录取。
了解地区差异
水旱区的概念也会影响压分情况。在人文社科类专业中,主观题占比较大,老师改卷没有固定的判断标准,所以会有小幅波动。在生源质量高、报考数量多的地区,改卷严格,给分会相对较低。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较为准确地判断考研是否存在压分现象。需要注意的是,压分并不一定是有意为之,也有可能是试卷难度增加或者生源质量变动等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