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试前联系导师
适合人群:报考本校研究生,导师对你可能已有一定了解;通过亲戚、朋友、老师等渠道能够接触到目标导师。
好处:加深专业理解,导师可能会对报考专业和复习重点进行指导;积累经验,有机会向导师的学生请教,掌握更多备考技巧。
注意:初试前联系导师不会影响你的考试成绩,但能帮你更清晰地了解未来的学习方向。
初试后两周内联系导师
适合人群:初试后对自己的考试情况有把握,觉得成绩不错的同学。
好处:给导师留下稳重、自信的好印象;提前了解复试情况,为复试做更充分的准备。
建议:在这个阶段,考生可以通过邮件或电话的方式向导师表达自己的意愿,并附上个人简历以及对导师课题组研究方向的了解和兴趣等。
复试前联系导师
适合人群:确定自己有复试资格或需要调剂的考生。
情况一:低分飘过院线,提前联系导师,增加印象分,为复试逆袭创造机会。
情况二:需要调剂,目标院校落空后,尽快联系调剂院校的导师。建议在晚上8-10点发送邮件,导师回复率较高。
复试结束后但在入学前
适合人群:复试未被录取,准备进行调剂或等待二次录取机会。
好处:在这个时间段,考生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同时也可以与导师进行更深入的沟通,探讨可能的研究生学习计划。
研究生开学后2周左右
适合人群:所有考研成功并即将入学的学生。
好处:各个学院会安排研究生和导师的双选会,互相沟通,互相选择。这是进行双向选择的最佳时机。
建议
提前规划:根据自己的考试情况和目标院校的要求,提前规划好联系导师的时间点。
积极主动:在合适的时机,通过邮件或电话主动联系导师,表达你的意愿和兴趣。
准备充分:在联系导师时,附上个人简历、成绩单以及对导师研究方向的了解和兴趣,展示自己的优势和研究潜力。
注意礼仪:在沟通过程中,保持礼貌和专业,给导师留下良好的印象。
希望这些建议能帮助你更好地规划考研过程,成功找到合适的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