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考研统计的考察主要包括 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两部分,具体考试内容和备考建议如下:
描述统计
内容:描述统计主要研究如何整理心理与教育科学实验或调查得来的大量数据,描述一组数据的全貌,表达一件事物的性质。包括数据分类、统计图表、集中量数、差异量数、相对量数和相关量数等内容。
学习方法:
数据分类:理解不同类型的数据(计数数据、测量数据、称名数据、顺序数据、等距数据、比率数据)。
统计图表:掌握直方图、条形图、线形图、散点图等基本图表的绘制和应用。
集中量数:理解平均数、众数、中数等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差异量数:掌握方差、标准差等差异量数的计算和应用。
相关系数:理解相关系数的类型及其计算和应用条件。
推断统计
内容:推断统计主要研究如何通过局部数据所提供的信息,推论总体情形。包括概率论基础、正态分布、二项分布、三大样本分布(均值分布、卡方分布、F分布)、假设检验、参数估计、方差分析、线性回归和卡方检验等内容。
学习方法:
概率论基础:理解基本的概率概念和公式。
分布:掌握正态分布、二项分布、均值分布、卡方分布、F分布等分布的性质和应用。
假设检验:理解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和方法,掌握t检验、卡方检验等常见检验方法。
参数估计:理解参数估计的基本方法,掌握点估计和区间估计。
方差分析:理解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掌握单因素方差分析、多因素方差分析等方法。
线性回归:理解线性回归的基本原理,掌握线性回归模型的构建和解释。
备考建议
理解公式:通过多遍课程和练习,深入理解统计学公式的含义和应用,避免死记硬背。
计算能力:加强基本运算能力的训练,减少计算错误。
综合题与实验设计:注意统计学与实验心理学、心理测量学的结合,理解测量量表在实验中的应用,能够运用统计方法分析实验数据。
题目训练:通过大量做题,尤其是综合题和实验设计题,提高解题能力和应试技巧。
复习阶段:
基础阶段:系统学习心理统计学知识,建立学科框架,使用教材和辅导资料进行学习。
强化阶段:进行第二轮甚至第三轮的系统学习,重点练习和总结,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冲刺阶段:重点知识背诵和模拟考试,查漏补缺,提高答题速度和准确率。
通过以上内容和方法的复习,可以有效提高心理学考研统计的考试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