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中医脾胃学主要考察以下内容:
脾胃肠病证:
包括脾胃虚弱、脾阳虚衰、胃阴不足、寒邪客胃、胃肠积热、食滞胃肠、湿邪困脾、肝气犯胃、瘀血内停等。
胃痛:
病机为胃气失和,气机不利,胃失濡养。治疗原则为调理脾胃,理气消痞。具体治疗方法包括泻热、消食、化痰、理气等法,对于虚者则采用湿补脾胃之法。
痞满:
概念上是由外邪内陷、饮食不化、情志失调、脾胃虚弱等导致中焦气机不利,升降失常,表现为心下(胃脘部)痞塞,满闷不舒,触之无形,按之柔软,压之无痛。病机为中焦气机不利,升降失职。治疗原则为调理脾胃,理气消痞。实证者泻之,分别施以泻热、消食、化痰、理气等法;虚证者补之,施以温补脾胃之法。
呃逆:
概念上是指胃气上逆动膈,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难以自制。病因包括外邪犯胃、饮食不当、情志不遂、正气亏虚。基本病机为胃失和降,膈间气机不利,胃气上逆动膈。病位在膈,关键脏腑在胃,与肝脾有关。
这些内容在中医综合考研中占据重要地位,建议在复习时重点掌握这些病证的病机、病位、治疗原则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