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会计中,“借”和“贷”是 记账符号,用于标明记账的方向和经济业务的变化。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原则是“借贷相等”,即每一笔交易都必须有相应的借方和贷方,使借方总额等于贷方总额。具体规则如下:
会计科目的性质
资产类账户:借方登记增加数,贷方登记减少数。
负债类账户:借方登记减少数,贷方登记增加数。
所有者权益类账户:借方登记减少数,贷方登记增加数。
收入类账户:贷方登记增加数,借方登记减少数。
费用类账户:借方登记增加数,贷方登记减少数。
交易类型
资产增加:记借方,例如购买设备时,固定资产增加记借方,银行存款减少记贷方。
负债增加:记贷方,例如公司借款时,银行借款增加记贷方,银行存款增加记借方。
所有者权益增加:记贷方,例如公司盈利时,未分配利润增加记贷方,股本增加记贷方。
收入增加:记贷方,例如销售商品时,营业收入增加记贷方,应收账款增加记借方。
费用增加:记借方,例如支付工资时,管理费用增加记借方,库存现金减少记贷方。
会计凭证
在会计凭证中,借方和贷方的位置也可以确定其借贷方向。例如,借记现金科目时,应该将其填写在凭证的左侧,贷记银行存款科目时,应该将其填写在凭证的右侧。
借贷方向的经济意义
借方:表示资金去向、用途、现有状态或终点状态,通常用于记录资产、费用和损失。
贷方:表示资金来源、原有状态或起点状态,通常用于记录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利润。
建议
理解会计主体:在理解借贷方面,首先要明确会计主体,从主体的视角去观测经济活动,这样有助于更好地领会借贷方向。
利用生活体验:将资产负债表理解为房子,利润表理解为车子,你是主人,通过主人的视角去观测,这样可以使借贷方向更直观易懂。
多做练习:通过大量的会计分录练习,熟悉各类账户的借贷方向,提高会计处理的准确性和熟练度。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会计中的借贷记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