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工作底稿是会计人员在处理会计事务过程中,为了便于核对、结账和编制财务报表而使用的一种计算表式。以下是编制会计工作底稿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收集和整理资料:
包括财务报表、会计凭证、合同、会议纪要等。
编制试算表:
将母公司和子公司个别会计报表的数据过入合并工作底稿,对会计报表各项目的数据进行加总,计算出加总数额,并填入“合计数”栏中。
编制抵销分录:
抵销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间的购销业务、债权债务和投资事项对个别会计报表的影响。
编制会计报表:
根据加总的所有者权益、收入和费用项目数额,以及抵销分录的影响,编制合并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核对原始凭证和账簿:
将编制的报表与原始凭证、账簿进行核对,确保数据准确无误。
详细记录操作和依据:
在编制过程中,详细记录每一步的操作和依据,以备后续审计和查证。
格式:
工作底稿的格式有多种,常见的格式有五组十栏式和六组十二栏式等。例如,六组十二栏式工作底稿包括“试算表(调整前)”、“账项调整”、“账项结转”、“损益表”、“资产负债表”以及增设的“调整后试算表”。
注意事项
内容真实、完整、准确、清晰:确保工作底稿内容真实反映会计事务处理过程。
符合审计准则和规范:便于同行评审和监管部门检查。
结构清晰、逻辑严密:工作底稿应具有合理的结构和层次。
风险评估:重视风险评估程序,记录针对不同风险设计的有效审计程序。
详细记录业务流程:记录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业务流程的穿行测试过程。
实质性细节测试:根据测试分析的目的及指标,确定需要执行的测试和有效的审计证据。
交叉索引:确保有交叉索引,证明执行的程序可以应对多个认定。
通过以上步骤和注意事项,可以确保会计工作底稿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从而为财务报表的编制和审计提供可靠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