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早早准备的建议如下:
确定报考专业和学校
选择专业:优先确定专业比选定院校更重要,这决定了复习规划和进度,以及未来的就业或学术方向。选择专业时要考虑自己的兴趣、志向和职业规划,跨专业考研需要更多时间和精力进行专业课复习。
选择学校:考虑未来工作的城市、个人理想与抱负、个人能力和所选择的专业。选择学校时要量力而行,确保有机会考上,理想的目标院校应该是个人能力与个人抱负的交叉点上。
前期准备阶段
扫盲阶段:从7月开始,梳理考研时间线、事件脉络,了解招生简章、目录、网报公告、考研大纲、报名流程、准考证打印和考试具体流程。
规划阶段:确定目标院校和专业,复习规划的前期准备,了解考试科目、题型设置、专业课是否统考或自主命题等。
公共课复习规划
英语:每天2小时,包括背单词、了解词根词缀、近义辨析、同义比较、一般用法和固定搭配。考研基础词汇有5000多个,其中至少1/3是四六级词汇,建议寒假过一遍。
数学:作为基础学科,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复习。在冲刺阶段,做一些典型题和综合性题目,巩固基本功,提高解题能力。
政治:了解政治基础知识,关注往年大纲解析,提前复习。
收集学校与专业信息
通过研招网、学校官网等渠道收集目标院校和专业的信息,包括往年分数线、报考人数、专业特点等。确定学校后,可以找学长学姐获取更多信息和建议。
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
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包括每天的学习时间、每周的学习目标、每月的学习重点等。计划要具体到小时,灵活调整,利用好零碎时间。
心态调整
保持平静的心态,避免浮躁。在考研前的一段时间,要放松心态,多看一道题,提高成功上岸的可能性。
提前准备考试设备和环境
确保有稳定的网络环境,准备好考试所需的设备和软件,如笔记本电脑、手机、打印机等。提前调试好双机位技术,确保考试过程中不会受到干扰。
关注考研动态
关注考研大纲、招生简章、报名时间和流程等重要信息,确保不错过任何重要时刻。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尽早为考研做好充分准备,提高备考效率,增加成功上岸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