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大学生考研的形势呈现出 下降趋势。具体数据如下:
报名人数下降
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为388万,比2024年减少了50万,比两年前减少了86万。
2024年考研人数为438万,较2023年减少了36万。
就业市场压力
2025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222万人,同比增加43万人。
硕博学历应届毕业生offer获得率为44.4%,较去年下降12.3%,且低于本科生的45.4%。
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
研究生学费上涨,名校不再提供住宿,使得硕士性价比降低,就业竞争力下降。
经济下行的大环境下,考研的沉没成本变得更大,部分家庭经济条件不太好的学生可能会因为经济压力而放弃考研。
多元化发展
考公、出国读研人数增多,对于一些原本纠结考研还是考公的同学来说,更倾向于考公,且疫情后部分学生选择出国留学,避开国内考研竞争。
就业观念的变化也影响了考研人数,就业市场压力大,部分学生找到工作后可能会选择直接就业,而创业或自由职业的学生增多,也分流了考研人群。
研究生就业未必有优势
部分学生认为,即使考研成功,也可能面临“第一学历歧视”,本科一般的话,考了研也没有太大效果,吸引力就更低了。
建议
理性选择:大学生在选择是否考研时,应更加理性地评估自身情况,明确目标,避免盲目跟风。
提前规划:制定详细的备考计划,合理安排时间,确保充分准备。
多元发展:除了考研,还可以考虑其他发展道路,如就业、出国、创业等,以增加自己的选择和发展空间。
综上所述,考研人数的下降反映了大学生在就业市场压力、经济成本、时间成本等多方面的考量下,做出的更为理性和务实的选择。未来考研的热度可能会继续降温,但考研仍然是提升个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