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被称为“打工”的原因主要在于 研究生在攻读期间需要承担大量的工作,这些工作往往与导师的研究项目相关,且多数情况下是无偿或低偿的。具体原因如下:
研究生作为导师的廉价劳动力:
许多导师由于承担的项目过多,无法独立完成,因此会将部分工作分包给研究生。这些研究生成为了导师的廉价劳动力,需要完成大量的实验、数据收集和分析等工作,但往往得不到应有的报酬。
研究生与导师之间的关系类似于雇佣关系:
在一些情况下,研究生与导师之间的关系被戏称为“老板”与“雇员”的关系。导师将项目承包下来,再分包给研究生,这种“包工头”模式使得研究生在研究中处于被动地位,类似于打工。
研究生在研究中的自主性受限:
由于导师掌握着研究生毕业大权,一些导师会让研究生做一些本不应是他们做的事,将自身的权利进行泛化。这使得研究生在研究中难以按照自己的兴趣点深入挖掘,只能服从于整体安排。
研究生为导师的项目提供支持:
除了实际的研究工作外,一些研究生还需要为导师在校外开设的公司或从事的项目进行极其低廉甚至无偿的打工,以支持导师的研究和利益。
研究生在学术和职业发展中的投入与回报不成比例:
虽然读研可以提高就业竞争力,获得更高的工资待遇,但许多研究生在攻读期间所付出的努力与其得到的回报并不成正比。这种“打工”现象使得一些人对考研的价值产生质疑。
综上所述,考研被称为“打工”的原因主要在于研究生在攻读期间需要承担大量的工作,这些工作往往是无偿或低偿的,且研究生在研究中处于被动地位,自主性受限。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研究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如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关系、学术评价体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