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在核算库存时,通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先进先出法(FIFO)
假设先入库的商品先出库。
如果库存单上没有填写单价,系统会按照存货未出库的最早入库单价作为出库单价。
如果库存单上填写了单价,出库成本保持不变,系统会自动填写入库单价和应出单价。
后进先出法(LIFO)
假设最后入库的商品先出库。
处理方法类似于先进先出法,但选定出库的为最后入库记账的那一次单价。
移动平均法
根据现存结存数量和结存成本计算出库单价。
如果计算出的单价为零或出现红字出库单,必须填写出库单价。
全月平均一次单价法
出库单的记账不受限制,不体现存货的出库成本,期末处理后才能得到存货的出库成本。
个别计价法
以某批次存货购入时的实际单位成本作为该批发出时的实际成本。
出库单上标明所出批次,应按批次分批出。
加权平均法
将库存内同一种商品不同时间的采购成本和数量加权平均,求得加权平均成本,然后按照这一成本核算库存。
数量金额核算法
库存商品的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按进价金额反映。
库存商品明细账按商品编号、品名、规格、等级分户,记录商品的收入、发出和结存的数量及进价金额。
安全库存的计算
安全库存量 = 生产周期(天数) × 每日用量 + 运输时间(天) × 每日用量 + 检验时间(天) × 每日用量 + 最低库存量。
最低库存的计算
最低库存量(成品) = 最低日生产量 × 最长交付天数 + 安全系数天。
最高库存量的计算
最高储备日数 = 供应间隔日数 + 整理准备日数 + 保险日数。
最高储备量 = 平均每日耗用量 × 最高储备日数。
期末库存的计算
期末库存 = 期初库存 + 本期进货 - 本期销售。
这些方法可以根据企业的具体需求和资源情况进行选择和应用。不同的方法在处理库存成本、精确度和适用场景上有所不同。例如,零售店或在线商店可能更适合使用实时更新库存的方法,而制造业企业可能更倾向于使用个别计价法或加权平均法来核算库存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