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毛利是企业在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后,扣除直接成本后的利润部分。以下是关于会计毛利的详细讲解:
毛利的定义
毛利也称为毛利润,是销售收入减去主营业务产生的成本后的利润部分。直接成本不包括企业的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等支出。
毛利的计算
毛利的计算公式为:毛利 = 销售额 - 已售产品成本。
毛利率的计算公式为:毛利率 = 毛利 ÷ 销售额。
毛利率的作用
毛利率是衡量企业经营能力与行业盈利能力的指标。例如,甲公司毛利润为30%,表示甲公司在没有借款、没有税费的情况下,销售100元能够挣30元。
毛利率越高,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强,通常企业会尽力提高毛利率,这通常需要优化成本结构、提高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或降低销售价格等策略。
影响毛利的因素
外部因素:市场供求变动导致的销售数量和销售价格的升降,以及购买价格的升降。
内部因素:企业开拓市场的意识和能力、成本管理水平、产品构成决策、企业战略要求等。
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
固定成本(又称固定费用)是指在一定时期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不受业务量增减变动影响而能保持不变的成本,如办公室租金、装修费、固定资产折旧费、物业费等。
变动成本是指与生产或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直接相关的成本,如原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等。
盈亏平衡点
盈亏平衡点主要计算盈亏平衡点时的销量,即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总收入刚好等于总成本的点。
边际贡献
边际贡献是指销售收入减去变动成本后的余额,计算公式为:边际贡献 = (销售额 - 变动成本) ÷ 销售额。
边际贡献率经常用来衡量新项目的盈利能力,帮助老板做出盈利预测。
通过以上讲解,可以清晰地了解会计毛利的概念、计算方法和作用,以及影响毛利的内外部因素。这些知识对于企业管理者和财务人员来说非常重要,有助于制定有效的经营策略和财务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