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盘存制主要有两种方法:实地盘存制和永续盘存制。
实地盘存制
实地盘存制,也称定期盘存制,是指会计期末通过对全部存货进行实地盘点,以确定期末存货的结存数量,然后分别乘以各项存货的盘存单价,计算出期末存货的总金额,记入各有关存货科目,倒轧本期已耗用或已销售存货的成本。
优点:
简化存货的日常核算工作。
缺点:
不能随时反映存货的收入、发出和结存状态,不便于管理人员掌握情况。
容易掩盖存货管理中存在的自然和人为损失。
只能期末盘点时结转成本,不能随时结转成本,实用性较差。
永续盘存制
永续盘存制,也称账面盘存制,是指对存货项目设置经常性的库存记录,即分别品名规格设置存货明细账,逐笔或逐日地登记收入发出的存货,并随时记列结存数。
优点:
有利于加强对存货的管理。
可以随时反映存货的收入、发出和结存状态,便于管理人员掌握情况。
可以随时结转成本,实用性较好。
缺点:
存货明细记录的工作量较大。
每年至少应对存货进行一次全面盘点。
盘点会计分录的处理
无论是实地盘存制还是永续盘存制,盘点后都需要进行相应的会计分录处理,包括盘盈和盘亏的情况。
盘盈:
报经批准前:借:原材料/库存商品等,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报经批准后:如果是收发计量或计算上的差错造成的盘盈,通常冲减管理费用;如果是无法查明原因造成的溢余金额,可能记入营业外收入。
盘亏:
报经批准前: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贷:原材料/库存商品等。
报经批准后:如果是正常损失(如定额内损耗或日常收发计量上的差错),则转作管理费用;如果是过失人赔偿的损失,则记入其他应收款;如果是自然灾害等不可抗拒的原因造成的损失,则记入营业外支出;对于无法收回的其他损失,经批准后记入管理费用。
盘点准备工作
在进行盘点前,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制订计划、组织盘点人员、整理资料、断账清查、确认产权、避免漏盘和使用ABC分类法等。
结论
选择合适的盘存制度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管理需求来决定。实地盘存制适合存货品种较少、收发频繁的企业,而永续盘存制适合存货品种繁多、需要随时掌握存货动态的企业。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需要做好盘点前的准备工作,并在盘点后进行相应的会计分录处理,以确保账实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