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没有人教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导师资源有限
学校招聘的导师大多是学术型导师,他们主要依靠学校平台进行学术研究。很多学校对导师有“非升即走”的要求,新老师需要做出成果才能在学校立足,因此他们更倾向于投入时间进行科研,而不是教学。
教学收益不高
相较于科研,教课的收益相对较低,这导致许多老师不愿意投入太多精力在教学上,尤其是那些需要大量时间和精力投入的课程。
缺乏专门负责考研专业课的教师
在大学里,老师通常只负责一门课程的教学,而考研涉及的科目可能在大学期间从未接触过。因此,学生需要自学,不同学校对不同科目的要求也不尽相同,这使得专业课教学难以满足每个学校的招生标准。
导师选择偏好
从社会现实角度考虑,导师更倾向于录取年轻的学生,因为年轻学生可塑性强,专业基础牢固,且有足够的精力和体力进行学术研究。年龄较大的考生体力和精力可能跟不上,基础知识也可能已经遗忘,此外,往届生接触社会较多,管理起来也有难度,功利性考研的现象也较为普遍,因此导师在选择上会偏向于排斥年龄较大的考生。
综上所述,考研没有人教的现象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包括导师资源有限、教学收益不高、缺乏专门负责考研专业课的教师以及导师选择偏好等。为了改善这一现状,可以考虑增加考研专业课的师资力量,提高教师的教学收益,以及优化导师选拔机制,吸引更多年轻、有潜力的学生攻读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