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不考材料专业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资金成本高
国内资金成本远高于国外,导致新材料研发的成本也相对较高。
设备和原材料成本高,一台仪器的价格可能高达百万甚至千万,而人力成本相比之下可以忽略不计。
开发成本高
设备和原材料需要进口,加上关税和交易成本,使得国内开发新材料的成本甚至高过国外。
金融组织不到位
资金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很多科研成果无法转化为实际应用。
本科就业前景不佳
材料类专业就业市场需求的岗位较少,除非是特别优秀的材料研究工程师,否则很难找到专业对口工作。
很多公司采用直接购买的方式,而不是招聘研究人员进行更多的实验,导致收入不高。
学习体验枯燥且危险
材料类专业需要背诵大量知识点,大部分时间都在做实验,且每次实验都需要写几千字的报告,很多学生觉得枯燥无聊。
实验具有一定危险性,例如北京交通大学的实验室爆炸事故。
转专业难度大
材料专业的知识不够理论,大部分学习的是一些总结性的东西,没有很深的数学和物理要求,因此跨专业考研或转专业较为困难。
就业压力大
材料专业毕业生面临较大的就业压力,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的城市和行业。
一些岗位的工作环境可能会比较困难,需要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学科知识更新快
材料专业的知识和技术更新迅速,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以适应市场需求和职业发展的变化。
学科难度较大
材料专业要求有较高的物理、化学基础,以及较强的实验技能和研究能力,如果缺乏这些基础,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困难。
就业范围较窄
材料类专业的就业范围主要集中在制造、建筑等领域,如果想在其他领域找到工作,可能需要重新学习一些新的知识和技能。
综上所述,考研不考材料专业的原因主要包括资金成本高、开发成本高、金融组织不到位、本科就业前景不佳、学习体验枯燥且危险、转专业难度大、就业压力大、学科知识更新快、学科难度较大以及就业范围较窄。这些因素使得许多潜在考生在选择考研专业时会避开材料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