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时感觉什么也没记住,这可能是由于多种原因造成的,包括考试压力、记忆力减退、复习方法不当、缺乏计划性、过度焦虑等。以下是一些应对策略:
放松心情:
保持冷静,避免过度紧张。可以通过听音乐、做瑜伽等方式来放松身心,缓解紧张情绪。
制定计划:
制定一个详细的复习计划,包括每天的学习内容和时间安排。按照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复习,可以避免混乱和焦虑。
强化记忆:
通过反复阅读、背诵、做题等方式强化记忆,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可以尝试使用不同的记忆方法,如联想记忆、重复记忆等。
寻求帮助:
如果感觉自己无法独立复习,可以寻求老师、同学或辅导班的帮助。他们可以提供一些复习资料、经验分享和学习方法等方面的帮助,让你更加全面地掌握知识点。
保证睡眠:
充足的睡眠对记忆力和思维能力有重要作用。确保每天有足够的睡眠时间,有助于提高复习效率。
整理清单:
围绕目标院校的大纲和往年真题,整理出一份记忆清单。也可以是以知识框架图的形式,比如看着专业课的目录,建一个知识框架图。
梳理清单:
每半天一门,对着清单,努力回想这个知识点的所有内容。比如看到“集合行为概念”,就应该顺利背出“集合行为概念和发生的三个基本条件”。
查漏补缺:
标记回忆有阻碍的专业知识点,针对这些知识点进行重点复习和巩固。
抛却完美主义:
尽力而为,不要过分追求完美。掌握核心要义,把握好关键句即可。在考场上,关键部分答出来就相当于拿到了核心分数。
自信:
自信就是实力最好的证明。要相信自己已经掌握的非常棒了,所有的题目都放马过来。
正确对待:
考研是一场长跑,考验的是定力和耐力。要静下心来,做好复习计划,完成过度复习(1.5倍),每天按部就班地完成。
利用碎片时间:
对于文科生而言,可以把要背的东西,自己读一遍录制到手机里,随时随地去听。这样就可以把碎片化时间利用起来。
输出倒逼输入:
把要背的专业课知识点框架整理出来,先掌握框架结构,再往里填补细节。在这个方面,思维导图可以用一用。这是费曼学习法的简易版,核心理念是用“输出”来倒逼“输入”。
讲给别人听:
把学过的东西,讲给自己或别人听。这是费曼学习法的升级版,科学研究表明,听一遍且听懂了,知识只能存留10%;如果是看一遍且看懂了,知识存留可以达到30%;如果是讲一遍能讲明白,知识掌握程度可以达到80%甚至更多。
做真题:
找知识盲区。往年考过的真题,原题重考的概率不大,但只要搞懂了真题考到的考点,知识体系必然形成。要有自信,相信自己只听一遍课或看一遍书,是百分之百不可能记住的,那就得去遵守“重复+理解=记忆”这个规律。
通过以上策略,可以有效缓解考研前的焦虑情绪,提高复习效率,从而更好地记住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