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数学失败的原因可能包括以下几点:
方法体系不成型
重点体现在刚熟悉基础知识点和常见题型时,定理公式时不时还得翻书,概念认知不明确,无法组建清晰的知识网络。
眼高手低
基础知识还未熟练掌握就越级碰瓷高维度难题,计算能力和解题能力跟不上,结果自然是一败涂地。
妄想以行为上的勤奋掩盖思想上的懒惰
没有理解清楚概念就盲目刷题,盲目赶进度,这样反而会拉低效率,越学脑壳越疼。
基础不牢
考研数学的定理、公式等很多,而每一道题都由这些定理公式构成,定理公式的不同组合又相成新的题型,在每年的考研真题中大家就可以看出,难题怪题很少几乎没有,考察的多是基础知识,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同学成绩不好?基础不牢。
过于基础
打牢基础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成绩,而不是停留在基础阶段。开始复习的时候以基础为主,在充分掌握基础知识的情况下,就要进行提高练习。
没有计划
因为数学科目考查内容非常多,需要同学们在复习之初有个宏观了解,并制定可行的复习计划,避免杂乱无章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状态。
计划拖延
计划很完美,但是没有按计划执行,那一切都是空想。即使有的同学一开始耽搁了,但只要及时醒悟,不用急时间够不够用,只要你想到了,任何时候都不算晚。
效率很差
不能安下心去复习,每天即使保证10小时学习,最终的学习效果与些人2小时专心复习效果是一样的。手机平板电脑等,刷完视频就放到一边,不要借着背单词的心态开始刷微博贴吧论坛小说……在特别忙的时候往往会玩的更有滋味。这是一条浪费时间的捷径。
基础打得差
暑假过后刷的视频,没有自己认真看课本做课后题。浏览的时候像是在安慰自己似的做任务。看视频做的笔记因为肚子里没有知识点,也打得不牢。概率甚至都没有准备课本。
没有自己做题
考研数学课本课后题没做。复习全书的时候,属于看了一下基础,做题全不会,只能看答案。于是进入了惰性循环。不会--看答案--下一题不会--看答案。考研毕竟考的是新题,没有遇到的题。建议做全书的时候即使不会,也要自己努力的做,培养做题的思路和技能。否则进了考场两眼抓瞎的感觉,跟看全书不会做题的感觉是一样的。
惧怕数学
有考生因为惧怕数学,即使过线就行,这种心态也会影响复习效果和考试表现。
选择题丢分
考生在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方面掌握得不够灵活,不知道如何运用,导致选择题丢分。
缺乏解题方法和技巧
考生对选择题解答的方法和技巧掌握不足,往往用最常规的方法去做,计算量大,浪费时间,还容易出错。
建议同学们在复习考研数学时,要循序渐进,夯实基础,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并且坚持执行。同时,要提高做题效率,避免分心,多做练习题以培养解题思路和能力。